English

永远不朽的路标

2000-12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唐贵明 我有话说

近代的俄罗斯文化,尤以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的“白银时代”为代表,无论就文学和艺术,或是哲学、宗教、政治学、社会学、伦理学及其他人文科学都出现了一些天才的人物和不朽的著作,创造了一个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宝藏。《路标集》无疑是这一宝藏中最耀眼夺目的一枚钻石。

《路标集》所录七篇文章,分别出自不同作者、不同流派和不同的命题,他们的哲学主张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,意识形态也有很大差异。单从研究的角度看,我们谁都不会把H·A·别尔嘉耶夫的哲学观点和C·H·布尔加科夫的哲学体系联系起来,更不会看出他们有何相似之处;同样也不会把基斯嘉柯夫斯基的社会主张与彼得·司徒卢威视为一类……本书偏偏把这些合成体系,各领风骚的思想家的著名篇章辑为一书,且一经出版,便使俄国知识界、思想界为之大震,并迅速在整个欧洲引起共鸣。既然大师的哲学主张和研究方法是那样的不同,却硬要将此辑冠名为《路标集》岂非有意将人引入歧途?

仔细阅读,我们便不难发现:H·A·别尔嘉耶夫的《哲学的真理和知识阶层的现实》,其目的在于对所有旧的意识形态进行重估。当时的俄罗斯知识阶层一直承受着双重的压力:“外部既成规范的压力——反动政权;以及内部既成规范的压力——思想感情的保守和怠惰。”(引自《哲学的真理和知识阶层的现实》)并且整个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都被虚无主义思潮所弥漫。在这样的情形下,俄国知识阶层中的一些人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谬误,因此在知识阶层中引发了对旧有意识形态的重估,从而导致了对所有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重估和重建,也因此使别尔嘉耶夫、C·H·布尔嘉科大、基斯嘉柯夫斯基、彼得·司徒卢威及C·弗兰克等人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系,而构建这些体系的基础和起点都是为了探索人的命运和意义,全面地审视人类的精神史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把它冠名为《路标集》是再恰当不过了。《路标集》倡导的对人的命运和意义的关注,对人类精神历程的探索,对整个知识阶层来说,无疑是一块不朽的“路标”,时时提醒他们的使命,指示着他们的意义和价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